0760-22233023
0760-22112473
草鱼绿色养殖技术管理要点
随着草鱼人工养殖数量的逐年增加,人工养殖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,不能充分满足市场更高层次的需求。中山市每年的草鱼养殖面积一般在5~6万亩。为了探索草鱼绿色养殖的新途径,新兴水产品加工厂推广站在中山市实施草鱼绿色养殖技术研究项目,并在鄄城县大埝镇积极探索草鱼绿色养殖模式。通过实施草鱼绿色养殖技术项目,池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,草鱼发病率明显下降,能耗和渔药使用大大减少,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。提高了中山市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,促进了渔民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,有力地促进了中山市的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竞争力。
4. 病害防控
4.1 彻底清塘。主养草鱼的池塘必须在放养前彻底清塘,消灭病原和敌害生物。用生石灰干撒清塘,每亩用量75kg。定期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消毒,重点是池塘和食台。定期测量水质指标,对重点指标进行监控,发现异常及时防控。保持池塘卫生,防治野杂鱼进入池塘。
4.2 鱼种消毒。鱼种放养必须消毒,可用3%~4%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种15分钟,也可用10mL/kg的漂白粉,8mg/kg的硫酸铜等其他药品浸洗消毒。
4 .3 饲料消毒。青饲料 最 好 用5~10mL/kg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后再投喂。
4.4 中草药防病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,使用三黄散配成水溶液均匀喷洒到饲料上,拌饵投喂,用量是每50kg饲料使用中草药200g,连续投喂3天,每半月预防鱼病1次。
4.5 食场消毒。6-9月份,每15天对食场进行1次消毒。方法是在鱼吃食后用500g漂白粉溶水后泼洒在食场周围,也可采用挂袋或挂篓的方法消毒。
4.6 节制摄食,草鱼贪吃,只要环境适宜,食欲基本无节制,在高温季节特别要限制草鱼的吃食量,一般喂到八成饱即可,更不能让草鱼吃夜草。每天坚持将剩余的残料捞出。
4.7 池水消毒。5-9月份,每半个月池水消毒一次,可用生石灰20mg/L泼洒全池。
5. 饲料投喂
5.1 投喂方法。以投喂青草或各种水草为主,如稗草、芦苇、苦草、菹草等。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、鱼类吃食情况、水质情况灵活掌握,以每天傍晚前吃完为好,在夏季高温季节,应严格杜绝草鱼吃夜草。
在饲养过程中不要随意更换饲料,保证养殖成效。在每天下午4点左右,应按塘鱼重量的1.5%投喂配合颗粒饵料,以补充营养,驯化集中摄食。日投饵量以鱼类体
重计算,水温较高时不进行投喂,水温适宜时投喂2~3次/天,一般投饵1~2个小时内全部吃完。草鱼膨化饲料与青饲料配合使用效果很好,既能满足草鱼生长的需要,又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,同时对净化水质,防治鱼病很有好处。
5.2 饲料管理。投喂的饲料品牌是通威饲料,饲料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,饲料要求新鲜、不变质、物理性状良好、营养成分稳定;饲料加工均匀度、饲料原料的粒度符合饲料加工的质量要求。购买正规厂家、证件齐全的饲料或渔药,严格按照饲养规程进行操作,按照储藏要求,设有专门存放地点,确保通风、干燥。
6. 日常管理
6.1 苗种检疫
购买的苗种需要有官方机构开具的检疫证明,确保在苗种出塘前检疫,防止水产疫病的发生。
6.2 产学研合作
渔场是中山市科技示范点,市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,以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抓手,结合市现代渔业发展项目,加大水产技术推广,培植养殖技术能手,提高养殖效益。
6.3 质量抽检
养殖场是省水产品质量检测和市水产品质量检测的定点单位,每年草鱼都有10个批次的检测样品,多年的质量抽检中没有发现水产养殖投入品和违禁渔药超标。
6.4 专项监测
项目示范区是鄄城县鱼病测报的常规测报点,每月对养殖场的水生动物疫病进行监测,建立了完整的疾病检测体系,保障了试验池塘的正常运行。
6.5 技术培训
结合新型渔民培训,对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,每年培训一次。县水产技术指导员每周到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,并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。
7. 效益分析
通过对草鱼绿色养殖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,达到了养殖对象成活率高,生长速度快,个体大,效益好,养殖模式可复制和能推广的标准,草鱼的成活率由原来的50%提高到80%以上,通过使用增氧设备、微生态制剂等新技术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,改善了养殖环境,提高了生长速度,降低了饲料系数,使亩产量提高到840kg,缩短了养殖周期。草鱼绿色养殖技术在鄄城县推广和复制,推广养殖面积达到了3万亩,实现了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。
每亩放养草鱼700尾,成活率在80%以上。草鱼经过6个月的饲养,当年苗种生长到1.5kg/尾,亩产量达到了840kg。其他鱼类亩产377kg,其中鲢鱼每亩产量170kg。鳙鱼每亩产量52kg,鲫鱼成每亩产量110kg,鲤鱼每亩产量45kg。亩产值预计达到2万元,每亩投入苗种、饲料、肥料、水电、固定资产折旧、租金和人员工资合计12000元,每亩的效益达到8000元,试验池塘总效益达到8万元。